補中益氣湯

補中益氣湯

來源:《脾胃論》卷中,


組成:黃耆,甘草(炙)各1.5克,人參(去蘆)0.9克,當歸身0.6克(酒焙乾或曬乾),橘皮(不去白)0.6~0.9克,升麻0.6~0.9克,柴胡0.6~0.9克,白朮0.9克


用法:上藥哎咀,都作一服。用水300毫升,煎至150毫升,去滓,空腹時稍熱服。


功效:補中益氣,升陽舉陷,


主治:脾胃氣虛,少氣懶言,四肢無力,睏倦少食,飲食乏味,不耐勞累,動則氣短;或氣虛發熱,氣高而喘,身熱而煩,渴喜熱飲,其脈洪大,按之無力,皮膚不任風寒,而生寒熱頭痛;或氣虛下陷,久瀉脫肛。現用於子宮下垂;胃下垂或其它內臟下垂者。


加減


病甚勞役、熱甚者,黃耆加至3克,咳嗽者,去人參;


腹中痛者,加白芍葯1.5克、炙甘草1.5克;


若惡熱喜寒而腹痛者;再加黃芩0.6~0.9克;


惡寒冷痛,加桂心0.3~0.9克;


頭痛,加蔓荊子0.6~0.9克;


痛甚者加川芎0.6克;


頂痛、腦痛,加稿本0.9~1.5克。


禁忌:陰虛內熱者忌服。


配伍特點


方中黃耆補中益氣、升陽固表為君;


人參、白朮、甘草甘溫益氣,補益脾胃為臣;


陳皮調理氣機,當歸補血和營為佐;


升麻、柴胡協同參、耆升舉清陽為使。綜合全方,一則補氣健脾,使後天生化有源,脾胃氣虛諸證自可痊癒;一則升提中氣,恢復中焦升降之功能,使下脫、下垂之證自復其位。


實驗研究


(1)對子宮、心肌、小腸等不同器官的藥理作用《天津醫藥雜誌》1960(1):4~12,本方對在體或離體子宮及其周圍組織有選擇性興奮作用,尤其是加入益母草、枳殼等藥物時,其作用更為突出。小量補中益氣湯可以興奮心肌,過量則呈抑製作用。對小腸的作用較複雜,當蠕動亢進時呈現抑製作用,使之蠕動減慢,張力降低;腸管處於抑制狀態時,則使之蠕動增強。從而證實了本方具有雙向調節作用。從實驗中還可看出,在有升麻、柴胡的制劑中,對動物的作用明顯。而去掉升、柴時,其作用減弱,說明此二藥能增強其它藥物之作用強度,尤以對腸蠕動作用更為明顯。


(2)抗基因突變及抗腫瘤作用《中成藥研究》1985 (12):27,本方的抗基因突變和抗腫瘤作用,強於四君子湯。同時,本方還能調節機體免疫功能,延長動物存活時間。提示在臨床上使用抗腫瘤化療藥物時,配合應用本方,可提高療效,降低化療藥物毒副反應。

No comments: